说白了,也就是促使当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,而非某些地方的竭泽而渔,淘尽生态资源而着眼于当下的利益,让更多农户分享旅游开发带来的实惠,激发山民自发开创家业的热情,提升与保存文化原生状态,尽力避免仿效某些单位“圈地”或开发国家公园,土著只是配角,或者说,围观者,村民集体迁移成为城里人,客观上成了“外来户”。
以林、武为率队的规划院目的,就是使得村民不再成为任人摆布的弱势群体,顺水推舟,成为山乡生活与文化的传承者、传播者与主导者,并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吸引外地人才。
笔者到过日本、台湾乡下,无名联想到天目山那些年的演进。
“鸟枪换炮”
天目山区域作为全省最早开发生态旅游之地,声名在外,早在一九九八年以前就已经对外承办接待游客了,自此,打着生态旅游牌子的乡村,风起云涌。
坦言之,江南地区的山林乡村,景观雷同,风貌相似,多是林木竹子,在局外人看来,差别不大,造成经济效益下滑。天目山南麓作为临安首个生态旅游区的宣介效应不复存在。
如何找出这块土地与其它地区的差别,以吸引更多客人,成为规划院的课题之一。
南麓开发较早,建设粗糙,内涵单调,缺少人文挖掘,实话说了,仅是“乡村农家乐”翻版,易仿效、易操作,即使是单家独户也能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