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桥之功,河、渭为大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泰始十年,立河桥于富平津。
《杜预传》:预以孟津渡险,有覆没之患,请建河桥于富平津。议者以为殷、周所都,历圣贤而不作者,必不可立故也。预曰:“造舟为梁,则河桥之谓也。”及桥成,帝从百寮宴会,举觞属预曰:“非君,此桥不立也。”
《魏书·于栗?传》:大宗南幸孟津,谓栗?曰:“河可桥乎?”栗?曰:“杜预造桥,遗事可想。”乃编次大船,构桥于冶阪。六军既济,大宗深叹美之。
又《崔亮传》:除雍州刺史。城北渭水,浅不通船,行人艰阻。
亮谓寮佐曰:“昔杜预乃造河桥,况此有异长河?且魏、晋之日,亦自有桥。吾今决欲营之。”或曰“水浅不可为浮桥,泛长无恒,又不可施柱,恐难成立。”
亮曰:“昔秦居咸阳,横桥渡渭,以象阁道,此即以柱为桥。今惟虑长柱不可得耳。”会天大雨,山水暴至,浮出长木数百根。藉此为用,桥遂成立。百姓利之。至今犹号崔公桥。
此等皆大工程,非官力不克举,故获见于史。此外小小津梁,为人民所自营者,则其事不可尽考矣。